-
多功能厅声学设计
多功能厅主要以会议、上课、舞美演出使用为主,按声学要求属于以语言使用为主的大厅。首先保证厅内的语言清晰度、丰满度,即在厅内各个位置上具有足够的声场力度和较高的语言清晰度及丰满度,为此设计混响时间宜偏短,有利于语言类的使用,也为音乐节目留出足够的可调范围,使用扩声系统时则可根据需要增加混响,提高声音的丰满度。
全国服务热线:185-2929-3321
一、报告厅介绍:
多功能厅是用于召开各类会议、学术讨论、演讲、报告、新闻发布、多媒体教学培训、观看电影等活动的独立空间。现在的多功能厅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显示系统、专业的音响扩声系统、高清的录制直播系统、丰富的舞台灯光照明系统以及智能化的集中控制系统。
设计依据:
《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学设计规范》 GB/T5035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848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隔声门》 HJ/T 379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 50121-2005
《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基础标准使用指南》 GB/T 14367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 GB/T 13441.2
1. 混响时间 T(Reverberation Time)
混响时间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衰减60dB 所需要的时间。实测混响时间是指声能最初衰减30dB 所需要时间折算到的衰减60dB 的时间。在建声设计估算中所采用的公式一般为Eyring 公式:
七十年代后发现早期衰减时间EDT 与混响感相关性很好,并在厅堂音质评价和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EDT 是指声能最初衰减10dB 所需要时间折算到的衰减 60dB 的时间。混响时间与语言或者音乐的清晰度关系很大,同时也是声音融合度的重要指标。
2. 低频比重 BR(Bass Ratio)
低频比重用于评价观众所感受到的低频力度,它的定义是低频(125Hz、250Hz)混响时间与中频(500Hz、10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对应的公式为:
Beranek 认为混响的较长厅堂,BR 的合适范围为1.1~1.25;而对于混响等于或小于1.8 秒的大厅则为1.1~1.35。当低频比重的数值恰当时,声音的平衡感觉会很好。
3. 音乐明晰度 C80(Clarity Index)
透明度是用于评价音乐的明晰程度,它的定义是80ms 前后接收到的声能之比,对应的公式为:
为了增大C80 对音质评价的灵敏度,常将500,1000,2000Hz 三个倍频带的测量结果平均,并以C80(3)表示。在本项目中,满场条件中测定的C80(3)推荐值为-4~-2dB。
4.语言传输指数STI(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STI 是一个位于0~1 之间的数字,是从称为MTF(调制传输函数)中推导出来的结果。主要考虑了声源至接收点受到室内声场的影响程度。STI 的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5.辅音清晰度损失率ALcons(Articulation Loss of Consonant)
从测量的房间脉冲响应推导而得,假定直达声可以持续到25ms~40ms(默认值是35ms),而该值之后是混响声能,则这两种声能,混响时间RT 与辅音清晰度损失率之间的关系为:
辅音清晰度损失率Alcons 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6. 重心时间Ts(Time gravity)
重心时间为室内声能衰变曲线面积的重心所对应时间轴上的时间刻度(ms),又称为中心时间。对于音乐和讲话的性能,重心时间是一个在某一测量位置上产生的空间感和明晰度的参考时间值,在该位置上存在若干经由不同时延达到的反射声能及总声能,重心时间与脉冲响应的第一个瞬时相对应,并由下式决定:
二、建筑声学指标:
根据多功能厅的使用功能,要确保厅内的语言清晰度,需要采用强吸声材料短混响的建声设计。设计后要使观众能够获得足够的声压级和声场分布,保证不得出现回声、颤抖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学缺陷,并且不受设备噪声、放映机房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
为满足多功能厅的听声要求,多功能厅的容积超过1000m³时宜是用扩声系统,并应把扬声器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声场不均匀度应控制在±6dB以内,干扰噪声的声压级应低于语音最低声压级10dB以上动态范围合适。
(一)体型设计
1.多功能厅的容积超过1000m,时宜使用扩声系统,并应把扬声器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
2.多功能厅平面和剖面设计,在声源为自然声时,应使厅内早期反射声声场均匀分布。到达观众席的早期反射声相对于直达声的延迟时间宜小于或等于50ms (相当于声程差17m)。
3.多功能厅的每座容积宜为3.5 - 5.O m'/座。 注 :对有台口镜框式舞台的多功能厅其容积计算按舞台大幕线为界限。
4.设有楼座的多功能厅,眺台的出挑深度D不宜大于楼座下开口净高度H 的1.5 倍,但D不应大于H的两倍。
5.以自然声为主的多功能厅,每排座位升高应根据视线升高差"C",值确定,"C"值宜大于或等于120mm。120mm是最低要求,国外一些音质良好的厅堂,每排提升往往在150-300mm左右,后排提升高度甚至达到400mm。
6.另外多功能厅各个界面的布置要有利于各个座位上获得合理均匀的早期反射声,考虑低频的波长,有效反射面的尺寸一般不宜小于1-1.5米,如考虑以扩声为主,对每座座位升高从声学上不作要求。
7.以扩声为主的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在使用扩声系统时应在讲台附近设置减少声反馈的建筑声学措施。
(二)混响时间
根据《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下图。
多用途礼堂对不同容积V的多功能厅,在500-1000Hz.满场时的合适混响时间RT的范围
(三)噪声控制及噪声限值
防止各项噪声源对多功能厅的干扰。这些噪声源包括下列方面:
1.建筑物内设备噪声。包括多功能厅的空调系统、送回风系统(包括电扇)和电器系统噪声,以及出人口门开关碰撞声和座椅翻动声等噪声。
2.设备等处的噪声,也包括户外交通噪声(车辆、铁路、航空等噪声)以及其他社会噪声。
3.与本建筑物相关设施的其他噪声源。
4.不论发自多功能厅内还是多功能厅外有关本房屋设施的噪声源,其对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的规定。
5.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多功能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 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 NR-35。
6.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多功能厅和舞台内无人占用时,在通风、空调设备和放映设备等正常运转条件下噪声级的限值如表 1;采用自然声时,多功能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 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多功能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 NR-35;自然声报告时,厅内噪声级不大于 30dBA;采用扩声系统时,应低于 40dBA。
7.其他相关房间声学要求:
多功能厅宜利用休息厅(廊)、前厅等作为隔绝外界噪声和防止对外界干扰的措施之一。休息厅(廊)和前厅宜做吸声降噪处理。多功能厅的出入口宜设置声闸、隔声门。
声控室观察窗敞开时应使操作者能直接听到多功能厅的音质实效。观察窗关闭时的中频(500-1000Hz)隔声量宜大于或等于25dB。
同声传译室围护结构的中频(500-1000 Hz)隔声量宜大于或等于45dB。声控室和同声传译室的混响时间宜为0.3-0.5s,频率特性平直。空调系统在上述各室内所产生的噪声不宜超过NR-25。
侧台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考虑隔离外界噪声对舞台上演出时的干扰。
舞台大幕开关时的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不应大于NR-40。升降乐池和其他舞台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不应大于NR-45。
声乐、器乐练习用房应考虑房间长宽高的比例及声场扩散条件,并宜加装简易帘幕调节吸声。视容积不同,其中频(500一1000 Hz)混响时间宜为0.4-0.6s。空调系统噪声宜小于NR-30。
排练厅应考虑房间的声场扩散条件。中频(500一1000Hz)混响时间宜为1.Os ,频率特性平直。空调系统噪声宜小于NR-35。
机房、风机房、冷却塔、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等设备用房宜远离多功能厅及舞台。当与主体建筑相连时,应采取良好的降噪隔振措施。
放映机房与多功能厅之间隔墙的中频(500-1000Hz)隔声量宜大于或等于45dB。放映机房宜做吸声降噪处理。
多厅式电影院相邻多功能厅的中频(500-1000Hz)隔声量不应低于60dB,低频(125-250Hz)隔声量不应低于50dB。
三、声学设计:
为达到多功能厅混响时间要求,满足所需语言清晰度,消除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控制室内背景噪声,使报告厅音质良好。在报告厅声学设计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墙面
根据多功能厅用途,可知多功能厅需要满足较高的语言清晰度,所以需要在多功能厅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控制厅内混响时间控制在多功能厅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同时能够消除回声、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和降低背景噪声。若厅内混响时间合理或稍高时,出现回声或颤动回声或声场不均匀,可在墙面合理设计扩散体,在扩散体表面增加吸声材料增加吸声量,以使声场尽可能均匀。
2、顶面
根据声学模拟仿真计算结果要求,为达到声学设计指标,则要在顶面施工吸声材料天花吊顶,吊件采用减振吊件,在增加可以增大室内吸声量同时,既可以避免垂直方向回声现象,又可以增加楼板的隔振量。有些房间内会设计成顶凹面圆弧型顶部,声波在凹面上传播时,反射声形成集中反射区,造成声能过分集中,形成声聚焦现象。会使声能汇聚点声音嘈杂,扩大声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听众的听音条件。为了避免出现声聚焦现象,应尽量控制厅内界面的曲面弧度,避免形成圆形凹面,采用凸形结构,并在弧面上布置合适的强吸声材料。
3、地面
地面铺设地毯,可降低厅内人员走动、物品掉落等噪声对室内声环境影响,增大背景噪声;同时地毯具有一定吸声量,有利于控制混响时间。
4、讲台台口
当自然声报告时,讲台台口两侧墙和吊顶应作为反射面,按几何作图x`法确定反射面的倾角,使厅内反射声均匀分布,并使最后排的听众也能有足够的声压级(应大于 65dB)。
5、门窗
(1)多功能厅一般较多使用电声系统,为了防止周围环境噪声传入室内干扰报告厅正常使用,包括来自房屋内其他部分的噪声,如来自休息厅的喧哗,放映机房、舞台设施、办公室和厕所设备等处的噪声,同时包括户外交通噪声(车辆、铁路、航空等噪声)以及其他社会噪声,也防止多功能厅使用时的声音传出干扰周围环境,报告厅使用的门、窗均需要满足一定的隔声量。报告厅使用门均需采用隔声量≥ 35dB 的隔声门,同时注意对门四周缝隙的密封处理。多功能厅使用窗户均需采用隔声量≥40dB 隔声门,同时注意对窗四周缝隙的密封处理;若需要增加室内的吸声量,可以采用吸声窗帘。当墙体隔声性能达不到要求时,根据当地外界噪声级,必要时可增加墙体隔声。
6、其他
(1)多功能厅内设备噪声。包括多功能厅的空调系统、送回风系统(包括电扇)和电器系统噪声等。若报告厅内设备噪声较大时,应对空调系统、送回风系统风口做消声处理;电器噪系统做减震和加隔声罩。
(2)声影区。声影区是由于障碍物或折射原因,使直达声不能直接辐射到的区域。声影区内声压级很低,响度很小,解决方法是尽量减少高大的障碍物。
四、可选用的LEEYIN 丽音 声学材料
可用于墙身及天花的吸音板
可用于结构隔声构件
五、工程案例: